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纺织印染助剂专业委员会四届四次主任会议顺利召开
2025年3月14日,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纺织印染助剂专业委员会四届四次主任会议在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会议由中国染料工业协会会长兼纺织印染助剂专委会主任史献平主持。
润禾纺化事业部副总经理皮碧荣作欢迎致辞,并介绍了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况。与会代表们参观了宁波润禾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示厅,近距离了解润禾的发展历史、创新产品和技术成果。
本次会议特邀了浙江理工大学吴明华教授作“印染助剂的创新、发展及思考”的报告。吴教授系统梳理了我国印染助剂行业的发展脉络。短缺时期(1980—1995),我国印染产能有限,助剂产品供不应求,且主要面向国内市场,这是行业的第一次发展阶段。当时,助剂产品开发聚焦于染整产品功能和印染过程的舒适性,同时为应对电力紧张,而注重染整加工过程的高效节能,并开始觉醒并关注减排问题。以涤纶碱减量促进剂和聚酯聚醚亲水整理剂为例,进行了深入讲解。WTO时期(1996—2010),随着中国加入WTO,印染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突出的绿色技术壁垒。此时,我国纺织印染助剂产品逐步走向国际市场,迎来了第二次发展。该阶段的产品开发不仅注重性能提升,还强调对人体友好,并且更加关注染整加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吴教授以无醛固色剂和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为例,阐述了这一时期的产品开发。美丽中国建设时期(2010—2024),行业出现了产能相对过剩、环保问题突出以及贸易争端加剧等新情况,在这一背景下,产品开发主要围绕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印染助剂展开,像液体分散染料和有机硅整理剂就是典型代表。
此外,吴教授还分析了印染助剂发展历程带来的启示,他指出,环保标准和政策是推动印染助剂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实现绿色与性能的统一是行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他还强调,纺织印染助剂行业应积极推动新的节能减排印染工艺技术,如均匀低给液技术、超短流程染整以及无水印染工艺等;借助新技术和新功能材料的创新,开发行业新质生产力;同时,也要促进AI大模型在印染行业的应用技术赋能,助力行业升级发展。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会长兼纺织印染助剂专委会主任史献平作了“染料工业形势分析”的报告,介绍了2024年我国染料和纺织化学品的整体态势与未来走向。
史会长在报告中指出,载止目前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染料产量约94万吨左右,较去年同比增长约5%左右,有机颜料产量约27万吨左右,同比增长约7%左右,中间体产量约48万吨左右,增长5%左右,完成工业总产值约593亿元,同比下降2%左右,完成销售收入约540亿元,同比下降约1%左右,完成利税总额50.5亿元左右,较去年同期增长3%左右。2024年染料出口26.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1%,出口创汇额11.3亿美元,出口创汇11.3亿美元,较去年同比下降0.8%。2024年,我国纺织助剂产品出口4.9万吨,同比增长34%,出口创汇额1.1亿美元,同比增长34.5%,出口单价2158美元/吨,同比增长0.4%; 纺织助剂产品进口46.5万吨,同比增长26.7%,进口额2.4亿美元,同比增长21.3%,进口单价3618美元/吨,同比减少4.2%。
综合来看,2024年行业各项经济指标基本保持稳定,各类产品出口有较大起色,但各子行业之间发展并不均衡。
纺织染化料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平稳,但新产品开发的热度稍显不足,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企业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成绩斐然。但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依旧严峻,地缘政治风险、内外需求疲软、供应链竞争激烈等问题,依然是行业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
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在世界纤维加工总量中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纺织品化学未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纺织工业的持续发展。展望2025年,行业应坚定信心,强化上下游合作,充分挖掘并发挥主场优势;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坚决杜绝恶性竞争,避免盲目扩大产能,秉持合作共赢理念,彻底摒弃低成本竞争与价格战的陈旧思维;重视国际贸易逆差问题,扩大出口,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大力推行品牌战略,加快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注重多元化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保障供应链安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秘书长兼纺织印染助剂专委会副主任周永凯作了“基于走访见闻对助剂行业的思考——纺织印染助剂企业调研采撷”的报告。
周秘深入剖析了纺织印染助剂企业的现状,指出当前经济运行进入寒冬期,各助剂行业深陷“内卷”与“躺平”双重困境之中,“量增利薄”成为行业发展的掣肘,企业管理者们也清晰认识到要紧扣科技创新和扩大内需的主基调,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他们也对AI人工智能及其催生出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予以高度关注,期望能借此为行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展望未来,若想突破当前困局,让行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周秘指出可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着力。多维度创新驱动:积极探索从原始创新、本质创新到复合创新等多维度创新路径,通过深入研究物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实现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全方位创新突破;在复配技术上精益求精,科学复配以实现协同增效,进而大幅提升产品的综合性能。适配多元应用需求:紧密贴合纺织印染行业不断变化的新需求,积极拓展多元应用场景,关注高性能纤维领域的应用,如碳纤维、芳纶等,满足高端需求,提升附加值。紧跟政策调整布局:紧跟《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指引,加速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一方面,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与低附加值产品;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产品或产业多元化布局,降低对单一产品或市场的过度依赖,增强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开拓国际市场融入全球:主动投身国际市场竞争,通过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研发中心以及销售网络等方式,全方位融入全球产业链,借助国际资源与市场,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行业影响力 。
会上,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纺织印染助剂专委会分秘书长傅秀珠还报告了2025年助剂专委会主要工作计划及2025年全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第40届年会初步方案。会议还通报和通过了其他相关事项。
(来源: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纺织印染助剂专委会秘书处)
- 2024-04-11
- 2024-01-30
- 2023-11-06
- 2023-09-01
- 2023-09-01
- 2024-10-17
- 2024-08-12
- 2024-07-23
- 2024-06-19
- 2024-06-19